以前时序数据库一直是存在的,只是用的人少,随着物联网和其他革命性技术的不断发展,时序数据库再次登上了技术舞台。很多人不懂时序数据库,天谋科技将分享时序数据库的起源是什么。
什么是时序数据库
数据库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的数据集合,例如,联系人列表是一个数据库,我们在其中可以记录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数据库可以处理多种数据类型,具体要看它们的结构或管理系统。
时序数据库 (TSDB) 是一种设计和优化的数据库,用在注册和存储始终和特定时间点相关联或使用时间戳的数据。
这种结构可以轻松地从任何数据源 按时间顺序分析事件,也可以接收并发输入,这样可以同时分析和存储多个数据流,还能可以组合分析它们。
时序数据的起源
哪里的时间序列最多?物联网领域。
物联网的目标是让物体联网,这些物体大多是电子机器设备,如卫星、风力发电机、智能汽车等。
这些设备上装备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陀螺仪、GPS等等,这些传感器是以一定的频率产生时序数据,收集设备的状态和环境信息。
这些数据就类似设备的心电图。
为什么说物联网的时序数据量大?
第一个维度是时间序列条数多,2万台车,每台车500个传感器(也叫测点、物理量),就会有1000万个时间序列。高端设备单个就有上万传感器,如一架飞机就有8万个传感器,一个大型发电机组有上万传感器。
第二个维度是采样频率高,在对设备进行精确控制和监控时,是以 100-1000Hz 的频率来进行数据采集的,如振动传感器采集桥梁的振动情况。
据 IEC61400-25 风电标准,风机每年有效运行7500小时会产生 6TB 数据。物联网产生的时序数据还会持续增长,数据产生的越快,对数据库的要求就越高。
时序数据的意义
首先,为什么要采这么多的时序数据?
这些时序数据有非常丰富的工业语义,通过分析时序数据里的典型模式与知识,我们就可以提前进行风机角度调整,降低故障率。
在进行工业生产时,需要评估出货质量,而这种评估就依赖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
此外,双碳政策也要求企业对碳排放进行监控,工业设备常见的跑冒滴漏等现象也是通过监控的方式 来进行排查,如果某些数值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响应。
总体来说,时序数据的用处包括分析预测和监控告警。
这两点在不同的工业企业和应用场景中有不同的含义,而这就需要领域专家的知识介入,所以工业互联网是长期的过程。
如果想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智能控制,数据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数据,也就没有后续的分析了。
因此,数据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尤其是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真实数据。
时序数据库现在出场率越来越高,了解时代数据库的起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5G和工业互联网的深化,时序数据库正从监控工具进化为实时决策中枢。未来三年,与AI大模型的深度集成将开启智能预测新纪元——不再只是记录时间,而是预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