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知识科普

天谋科技如何打造工业级时序数据库解决方案

在工业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下,海量时序数据的高效管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挑战。天谋时序数据库凭借其原生时序优化架构、端边云协同能力及AI深度集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工业级解决方案,通过三大核心维度破解数据“存、管、用”难题。

  一、核心技术突破:重构时序数据处理范式

  工业级数据建模

  针对工业设备层级关系复杂的特性,天谋时序数据库首创树状模型,通过路径表达式直接映射物理世界实体结构,相比传统标签模型减少70%查询代码量,实现设备元数据的高效管理。同时,2025年推出的树表双模型支持动态宽表与虚拟视图,既满足OT人员对层级结构的直观操作,又兼容IT人员使用标准SQL进行复杂分析,打破实时监控与离线分析的数据壁垒。

  高性能存储引擎

  写入优化:自研TsFile列式存储格式结合双层乱序处理机制(内存排序+磁盘合并),支持单机每秒千万级数据点写入,弱网环境下保障99.9%数据完整性。

  极致压缩:针对时间戳、浮点数等数据类型定制Delta-Zigzag编码(20:1)、Gorilla异或编码(8:1)等算法,实现平均12:1压缩比,存储成本仅为通用数据库的10%-20%。

  智能合并技术:通过专利算法实现数据文件的快速合并,识别重叠数据点优先级排序,未重叠数据直接写入,提升合并效率50%以上。

  二、架构创新:端边云协同与AI原生融合

  全链路数据治理

  天谋时序数据库设计三级协同架构:

  边缘层:轻量化版本(<50MB内存)支持断网缓存与本地计算,带宽消耗降低90%;

  云端层:基于IoTConsensus多主协议实现秒级扩容,两节点即可构建高可用集群;

  数据流:通过TsFile二进制格式同步,边缘预处理后仅上传关键数据,云端存储压力减少85%。

  智能分析引擎

  AINode原生节点:集成清华Timer3.0时序大模型,用户通过SQL直接调用预测、异常检测等功能,将分析延迟从分钟级压缩至毫秒级。

  多模态融合:突破传统时序局限,支持设备静态属性(型号、配置)与非结构化数据(图纸、视频)统一存储与关联查询,实现“动静数据一张表”。

  三、标准建设与国产化生态协同

  主导行业规范

  作为核心起草单位参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数据库规范·时序数据库》制定,填补国内时序数据库技术标准空白,为产品技术迭代提供明确路径。

  全栈国产化适配

  硬件兼容:深度适配鲲鹏、飞腾等国产芯片,并通过openEuler操作系统兼容性认证,支持X86、ARM、RISC-V等架构;

  工业协议集成:内嵌MQTTBroker、OPCUA解析模块,无需中间件转换设备数据;

  生态打通:与慢牛科技HOE-DATA等工业平台完成互认证,构建能源、电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工业4.0迈向智能化的进程中,天谋科技正通过“管数”与“用数”的闭环,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资产,持续赋能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