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数据作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能源监控等领域的核心资产,其管理效率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指标。2025年,全球时序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3亿美元,中国增速达28.1%,领跑全球市场。在这一高速增长的赛道中,技术突破、生态布局与性能标杆共同定义了行业格局。
一、权威评价体系:领航者与性能基准双维度
中国信通院产业图谱
《中国数据库产业图谱(2025)》从三大维度评估时序数据库:
企业级核心系统应用数量:衡量实际落地深度
跨行业可复制能力:验证解决方案通用性
行业适配覆盖广度:检验场景兼容性
该图谱收录79家企业及47所高校,其“领航者”评定已成为国产数据库技术实力与规模化应用的权威标尺。
国际性能基准TPCx-IoT
作为全球最严苛的工业物联网场景测试,TPCx-IoT聚焦:
高并发写入吞吐
复杂查询延迟
存储成本效益
2024年,天谋科技IoTDB以性能提升86%、系统成本降低68%的成绩登顶该榜单,创下每秒处理2270万条时序数据的纪录,标志着国产时序数据库首次在国际权威测评中实现全面领先。
二、国产领跑者:天谋IoTDB的技术突围
1.核心架构创新
端边云协同:通过自研TsFile格式实现端侧直写、云端直读,减少90%网络传输负载,破解工业跨域同步痛点。
树表双模型:树形结构映射设备层级关系(工厂-产线-设备-测点),表模型支持标准SQL分析,消除OT/IT数据割裂。
智能压缩引擎:列式存储结合自适应编码,实现10倍以上无损压缩,写入吞吐达千万点/秒。
2.原生AI融合
集成AINode智能节点,支持时序大模型Timer微调与推理。用户通过SQL直接调用预测、异常检测等70+函数,将工业智能分析门槛降至新低。
3.开源生态壁垒
Apache IoTDB吸引超50家国际企业参与共建,代码提交量位居Apache全球基金会第七位。其生态兼容性覆盖OPCUA、MQTT等数百种工业协议,并通过40+项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互认证。
三、国际主流格局
国际主流时序数据库能力对比
技术分野焦点:
写入吞吐:物联网原生架构(如IoTDB)达百万级点/秒,显著高于扩展关系型库
存储效率:专用时序引擎压缩比(10:1)远超基于PG的方案(4:1)
分析能力:AI原生集成正成为新一代数据库分水岭,传统监控系产品面临升级压力。
四、未来赛道:AI驱动与架构重构
技术演进三大方向:
端边云架构普及:轻量化边缘节点(<64MB内存)与云端智能分析协同,满足低带宽工业场景。
多模数据融合:时序数据与向量、文档模型的统一管理,支撑工业知识图谱构建。
自治数据库兴起:AI驱动自调优、自诊断与根因分析,运维效率提升超50%。
市场格局预判:
工业场景:以天谋IoTDB为代表的“端边云+AI原生”方案持续领跑。
云托管服务:AWSTimestream、阿里云TSDB等抢占中小企业市场。
2025年的时序数据库赛道,已从单纯的“性能竞赛”升级为架构创新、生态协同、AI融合的综合较量。天谋IoTDB凭借端边云协同架构与国际性能登顶,不仅改写了国产基础软件的全球地位,更以“开源社区+千企验证”的模式,为工业数据管理树立新范式。未来,随着《工业数据库规范》标准落地,具备全栈技术纵深的产品将持续领航,驱动千行百业从“数据存储”向“实时决策”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