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奖项动态

乔嘉林:创业路上,与自己赛跑|北京卫视《为你喝彩》

8 月 13 日(周三)晚 21:04,天谋科技联合创始人、CTO 乔嘉林的故事已在北京卫视《为你喝彩》栏目播出!

几代清华人的坚守与突破,从学生到创业者的挑战与坚持,这是“铁头乔”的故事,也绝不仅仅只是他的故事:

北京卫视《为你喝彩》:天谋科技乔嘉林丨“铁头乔”的创业修行】 

01 技术人的执拗与创业者的魄力,奇妙共存

“我们的目标就是做能用、好用、管用的软件,把 IoTDB时序数据库)越做越好,做成世界第一。”

这是天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 2021 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团建,讲话的这个人是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乔嘉林,公司里人称“乔老师”,江湖上尊称“铁头乔”。一个 90 后创业者,要把企业做到世界第一,他哪里来的自信呢?

每天早上,乔嘉林都会骑着他的摩托车去上班,到公司就直接钻进会议室。

在公司如果你看见乔嘉林发火,那一定是因为技术问题。在这个被称作“铁头乔”的 90 后创业者身上,技术人的执拗与创业者的魄力,奇妙共存。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20250818.png

刚刚结束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会,乔嘉林又和同事在办公室争论起来。

原本准备的两版产品,乔嘉林想上线升级版,产品经理想上线普通版。面对迫在眉睫的上线节点,为了能让更好的版本上线,不善表达的乔嘉林据理力争。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也应对了他的江湖称号:“铁头乔”。

这场争论的核心,天谋科技产品负责人赵馨逸是这样说的:“其实事情就是,我们这周三,应该是明天晚上,要给客户上线。上线的这个版本,有一个 plus 的功能,这个东西可做可不做,他的想法是做,我的想法是不做。做的好处在于,有可能这个效果会超出用户的预期;不做的好处是,我们明天的这个时间会更稳妥一些。”

两人的分歧背后,是截然不同的工作风格。赵馨逸说道:“他其实是属于比较激进派的风格,就是想象的东西会更多一些,比较发散;我刚好跟他相反,我是偏保守派的,以及我是偏收敛的。所以他发散,我收敛,然后他激进,我保守,我们两个人就会经常有这样的一些碰撞。”

对于“铁头乔”这个称号,乔嘉林本人倒是坦然接受。他笑着说:“在实验室里可能比较固执,一些观点大家不一定能比较轻易地说服我,就给我起了一个名字叫‘铁头乔’,经常这样叫我。尤其是在系统设计里面,有一些如果是我觉得‘就是这样好的’,那其他人你说什么都没用,就得按我这个来。”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2-20250818.png

这次争论,恰恰暴露了天谋最核心的竞争力: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就是这样一个常常和乔嘉林争执的姑娘,当年请她加入团队,可是成了乔嘉林创业以来最难的事情之一。

谈起这段故事,乔嘉林记忆犹新:“在我出来创业的时候就在想,我们公司除了有研发,那还应该有产品经理,因为它是不可或缺的这样一个岗位。所以当时想,最适合这个岗位的,我觉得在我心里还是馨逸。她那时候在上海,所以每次她从上海回到北京,比如放五一、十一,都是我找她去聊这件事的一个好的契机。”

面对乔嘉林的执着邀约,赵馨逸当时却有些犹豫:“那个时候我自己觉得,还有挺多可能需要再去学习和锻炼的,所以那个时候也没有特别着急回来。”

“所以这件事前前后后可能持续聊了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吧。”乔嘉林感慨。最终,转折点出现在一次看似平常的聚餐。赵馨逸回忆道:“我记得特别清楚,是在新中关,好像是有一个新辣道,然后我们在那聊。我说:‘那要不等下一次回来,再想一想。’”

乔嘉林表示:“当时馨逸在犹豫,我说:‘不用再下一次了,今天晚上咱们就到公司去看一下。’当时就约了公司这边的人一起去聊,所以当天晚上,就把加入我们的这件事情给敲定了。”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3-20250818.png

乔嘉林很稳,情绪稳定,做事靠谱。他的稳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在内心里的坚定与坚持,就像天谋名字所隐含的意义一样:事在人为。

北京办公室里,乔嘉林说起了公司名字的深意:“天谋这个名字引申的含义就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之前经常倒过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我们人做的东西更缩小了。那现在我们把它再倒过来,虽然说成事在天,但是通过我们人的谋事,可以把我们的成功率变得越来越大。”

为了邀请心仪的产品经理加入,他愿意用两年时间持续沟通,像打磨代码一样,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4-20250818.png

02 “不管对方多强大,其实你就不要退缩”

创业总有各种各样的难事,乔嘉林却有自己独特的解压方式。

每当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乔嘉林总会通过拳击来释放压力:“每天回来,晚上都可以打两拳,只不过没有刚才打的这么久。我觉得打拳的精神其实就是,当你面对一个强敌的时候,不管对方多强大,其实你就不要退缩,就上去给他一拳,最终你总会把他打倒的。”

作为研究生同学,乔嘉林的妻子也见证了他从学生到创业者的转变:“虽然他大学的时候也比较忙,但是从他正式创业之后开始,会比之前忙的程度更严重一些。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他擅不擅长,他就很自然的会去主动做这个事情,然后有些事情可能你做着做着,就变成你的一种优势了。”

生活中的乔嘉林,在妻子眼中则展现出另一面:“有时候我觉得在生活中,他让我觉得傻傻的,就比如家里东西坏了都是我在修。但是如果聊到他的工作,我觉得他的条理就会非常地清晰。”

作为乔嘉林的研究生同学,乔嘉林的妻子很了解他,也很支持他,这让他在创业的路上走得很踏实。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5-20250818.png

闲暇时,乔嘉林会不定期更新下自己的公众号 “铁头乔”,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年。“大概从 2017 年开始写的,公众号总共大概有 100 篇吧。”他谈到这些年的文字积累时是这样说的。

对乔嘉林来说,写作的意义很重要:“我现在觉得写公众号其实还是挺好的,因为我除了写公众号,还会写一些技术博客,写一些教程,帮助大家来了解我们的产品。然后另一方面,其实在写公众号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你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思考,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有很多的事情是我在写公众号的时候,或者写博客的时候,才进一步的发现我之前的某一个设计可能有点问题。因为我从文字的思路重新理的时候发现理不顺了,这个时候也是不断去重新构思的一个过程。”

或许正是这种写下来的习惯,让乔嘉林在创业的路上始终保持着清醒。在创业这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中,乔嘉林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用拳头对抗压力,用文字沉淀思考。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6-20250818.png

跟拍乔嘉林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微信头像是火影忍者里的鹿丸,那个怕麻烦,却总在关键时刻扛起责任的影子军师。

乔嘉林认为自己和鹿丸“还比较像”。他笑着说:“我觉得他的一个口头禅就是‘真麻烦’,然后鹿丸的世界观,他就属于比较自由的一个人。他最开始其实没有那么突出,也没有那么的次,反正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他最开始应该就是想随便找个工作,然后找一个家庭,生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就普普通通的过一辈子,这是他最开始的一个目标。后来随着忍界大战的爆发之类的,他就开始发现,这个世界需要我,或者团队、村子需要他,然后他就开始跑出来,开始能承担一些组织的工作。他确实是,有责任,他就承担这个责任,我觉得这个状态还是挺好的。”

也许对于这个 90 后的男孩来说,他加给自己的责任,就是带领天谋走向最终理想。这个执着于技术的理工男,其实也有着许多理想化、细腻的一面。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7-20250818.png

赵馨逸对乔嘉林的评价是这样的:“我觉得有一个特别烂俗的话,形容他还挺合适的,就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透这个世界,然后热爱它。’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他。”

她进一步解释道,创业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刚才你们问创业的这个过程当中,会不会有很多灰心的时候,这个是非常肯定的。创业可能别人看起来是一件很有挑战、很有意思,也可能还有一点点光鲜的事情。人家会关注你融了多少钱,比如说你的公司团队到了什么规模,你交了多少客户,这些都是大家看起来很漂亮的一面。但是它背后其实有太多太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比如说今天这个团队的人离职了,然后这个人我们就要马上补人。或者是今天这个客户又把你骂了一顿,或者今天线上又出问题了,这种小事是很容易打击大家的积极性的。”

正是在这些琐碎的日常中,乔嘉林的稳定与坚持才愈发凸显:“但是你会发现乔老师的状态就是,他会一直特别稳定,他所有的时候都是在努力地往前走,去想解决的办法,所以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最初,鹿丸只想做个普通人,平淡一生,后来忍界大战爆发,他站出来承担责任。而乔嘉林,他曾经或许也幻想过普通技术人的生活,写写代码,做做研究,安稳度日。但当时序数据库需要他,当团队、客户、行业的需求摆在面前,他选择了承担,哪怕这意味着无数鸡毛蒜皮的琐碎和压力。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8-20250818.png

03 让数据管理进入“超音速时代”

2022 年开始,北京蓝箭航天开始使用天谋科技的时序数据库。

在航天领域,数据不仅是数字,更是安全的生命线。当一发火箭的海量测试数据需要实时存储、秒级调取分析时,传统文件系统就像用算盘在计算卫星轨道,而时序数据库的出现,让数据管理进入了“超音速时代”。

对于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乔嘉林有着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了解一个软件或者是一个产品,可能最了解这个产品的还不是它的设计师,或者它的研发人员,而是最终的用户。可能用户对产品的感受,它哪好、哪不好,会更加地直观以及更加地生动。所以跟用户去聊他们使用的情况,其实是能够去获取我们对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包括他们会告诉你,哪块他们现在用的会更加地舒服,哪块他们是觉得还有地方可以加强的。”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天谋科技的时序数据库为工业领域提供高频写入、海量存储、实时查询及高效分析服务,目前产品服务已覆盖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等超过 1000 家,拥有时序数据领域 30 余项发明专利。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9-20250818.png

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北京独特的地域优势。乔嘉林在谈到公司发展时特别强调:“因为我们面向的行业就是偏工业一些,那工业里面大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央国企,这些央国企的总部大部分都是在北京,所以我们去和他们做一些沟通就会比较方便,平时也不太需要出差,那大家沟通的就会非常密切。”

同时,北京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乔嘉林补充道:“我们团队的起源,应该说就起源于北京市的这样一个科技的氛围,在做的过程中其实也受到了国家,包括北京市的一些科技项目的资助,包括我们自己也承办了工业大数据系统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的资助下完成了这样一个系统软件从 0 到 1 的起步研发工作。”

北京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让天谋科技的人才加入,客户沟通更加便利。作为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乔嘉林本不必常常奔波于见客户的路上,但是他说:“客户的反馈,最能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好坏”。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0-20250818.png

蓝箭航天数字化工程师桑婧详细介绍了时序数据库在航天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火箭从包括发动机的整个测试过程中,以及火箭从我们嘉兴总装厂的一些桌面的实验,再加上出厂测试,一直到发射场的测试和正式的飞行,我们会把实验数据最后都在 loTDB(时序数据库)里做存储。然后工程师们在做质检数据的判读和分析的时候,都是从数据库里面去统一获取数据的。”

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捉襟见肘。桑婧解释道:“传统的方式,其实我们还是以文件形式的格式在存储。随着我们火箭的批量化的交付,以及试验频率的增加,我们的试验会越来越多,那以原来传统方式的存储的话,我们的文件量会越来越大,这个不管是测试端还是分析端,大家对于数据存储的空间问题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包括后面对于数据做对比,以及做分析,我都需要不停的翻各种文件去完成这个工作。”

与传统存储方式相比,IoTDB 带来的高效数据管理方式,性能提升是革命性的。桑婧表示:“一发火箭从测试到发射的过程中,它数据产生的大小应该在 GB 的级别。我们现在用了 loTDB(时序数据库)之后, 我们数据查询基本上是没有感知的,就是基本上是秒级一定能出数据的,获取数据之后一键可以自动出报告,时长就可以缩短在 5 分钟之内,就可以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

把海量的数据快速存储、秒级调取,以及快速出分析报告,这大大解决了时间成本,提升效率。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1-20250818.png

点击了解蓝箭航天应用 IoTDB 案例)

对于数据库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乔嘉林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们管数据就有点类似说你把钱存到哪个银行,那用户选择一个银行,其实就是在选择他觉得放到哪比较放心,而且比较安全、稳定。数据库就是担任了这样的一个角色,就是虚拟数据资产的一个管理者。”

在谈到技术实力时,他充满自信:“我觉得在系统架构的设计,包括架构的创新以及系统的性能上面,我们现在大多数已经领先国外产品了。所以大家再去提到国产化替代的时候,我们替代的不是平替,而是替完之后让你有更好的性能的提升,更好的体验,这是我们在做国产化替代的一个目标。”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2-20250818.png

创业的第五年,天谋科技的产品在大多数场景已经实现领先于国外。天谋科技曾获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HICOOL 2023 全球创业大赛二等奖,乔嘉林本人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这个团队在清华大学的积淀,也离不开这座城市的帮助。

谈起这些荣誉,乔嘉林特别提到了 HICOOL大赛的经历:“当时是 HICOOL 的二等奖,因为参加 HICOOL 大赛大概有上千个项目,那获奖的项目也只有几十个,所以还是一个很好的认可。”

在他看来,参赛的意义远不止于获奖本身:“因为 HICOOL 它既帮你把你的产品的一些核心亮点进行浓缩,它其实是在促进你去更好地展示你自己产品和公司的亮点。另外一个就是能够和其他的一些公司的人同场去进行竞技,当然你也可以去看一看 其他人都在做哪些方面的创新和创业,大家其实思路是非常不一样的。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跟其他创始人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就很宝贵。”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3-20250818.png

“把时序数据库做成世界第一”,这不是口号,这是乔嘉林的目标,是他和天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最终要实现的愿景。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天谋科技首席科学家黄向东表示:“我们认为一定要把天谋做成什么样子呢?那就是把我们的这个产品做成时序数据库领域的事实标准。将来所有的程序员,中国有几百、几千万程序员,大家一旦去用起来时序数据的时候,第一反应想到的是 loTDB(时序数据库)。我觉得我们最终目标是一定要做到这样子,叫做:咱们在数据库的历史上也要青史留名。我们希望几十年后,大家确确实实记得数据库的发展过程中有这么一笔,这是我们内心对自己的一种愿望,或者叫一种理想。”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4-20250818.png

04 一行行黄金代码和一代代传承

作为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团队,现在的乔嘉林不仅要带实验室的师弟们学习,还要时常给老师汇报工作,今天就是他清华大学周会的日子。

“今天还算开得早一点的,”乔嘉林看了看时间说道,“我们之前有时候开到 1 点 10 分,我俩就赶紧撤了,他们还要继续开。”这种高强度节奏,让他常常错过正常的用餐时间,“周五吃饭确实有时候保证不了。”

这个看似普通的例会,却蕴含着惊人的坚持。乔嘉林解释到:“学校实验室的会之前是固定每周六下午 2 点开,然后开了 8 年,从 2017 年到到今年年初。而且除了过年时候休那一周,其他时间一般都是正常开的,不管是国庆,还是什么假期。主要就是去讲一下各个组的工作进度。”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5-20250818.png

对于时间效率的极致追求,似乎已经刻进了乔嘉林的骨子里。当被问及是否觉得“浪费时间”非常严峻时,他的回答直截了当:“是的。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我能把一部分写论文的时间,花到做系统上面,那系统的成长会更加地快速,更加地良好,效率是挺重要的。”

谈到在学校和创业上的甘苦,乔嘉林笑着说:“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我其实更喜欢创业做的事情。因为读博士,虽然有一部分精力我是花在了做系统上面,但是还有一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写论文、发论文上面。对于我来说,写代码和做系统是比写论文要快乐 10 倍的。”

走进清华大学的校园,乔嘉林也聊起了刚开始接触时序数据库时遇到的挑战:“刚开始觉得这个东西还是比较难的,比较底层。当时最大的挑战其实有很多方面,你的思路要发生一个比较根本的变化。原来我为了设计一个功能,我只设计这个功能,我写的代码就只为了这个功能点服务。那现在你要做一个系统软件,你写的代码就不能只为这个功能点来服务,你要服务于系统的整体设计,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了解的背景,包括要预备的知识就会非常地多。”

他打了个比方来解释这种思维转变的挑战:“比如这个楼,你在里面要去做一个东西,为了不破坏这个楼的完整性,你需要了解这个楼的每一个大的框架,甚至一些细节的部分都要去了解,所以其实上手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而说到一直驱动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乔嘉林坦言:“这块支持我去往前走的,更多的还是开源之后用户的反馈,以及用户给你发的:你这个东西今天性能有提升了多少,又行了,给你点个赞,或者说感谢一下你们的支持。我觉得这种对于我带来的快乐,比去写一篇论文中稿带来的快乐,要大个一两个数量级。”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6-20250818.png

清华大学是乔嘉林孕育梦想的起点,创业后乔嘉林的身份变了,但回到学校,他仿佛还是实验室的一个学生,思维的火花还在碰撞。

每周五下午 2 点在清华大学的组会,这个传统已坚持 8 年。或许我们无法体验乔嘉林写代码的快乐,但我们看得到这群人对代码的执念。

今天这个会,乔嘉林抛开工作之外,先给学弟们分享了一些故事:“这是东哥给我们当时那一级的毕业生,每个人给了一张纸条。其实你看,不管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哪个单位,如果别人能交给你一件事情,他就很放心地再也不用管这件事情了,你就是这件事情的一个比较好的负责人。如果这一周你的进展是正常的,这也没问题,但如果你这一周进展为零,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说着,乔嘉林又分享了对某条朋友圈的感悟:“看到一条朋友圈写着:‘大学对于大部分学生完全变成了游乐场、休闲基地,最宝贵的时间,18 到 25 岁都用来玩或浪费掉了。’我相信肯定还有咱们的同学,也是在玩的过程中去度过这几年的时间,但其实这几年确实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几年时间。”

乔嘉林说:“我前天大会还跟明义讲,我说虽然你读研,看起来像是你进入社会晚了这三年,但这三年不是用来让你去玩过去的。这三年你应该当做工作,其实是积累你未来能够在社会上能做什么事情的一个基础,所以咱们实验室的同学一定是首先要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之前有一句话就是‘事事有回响’,反正只要给你一件事,一定是要有个回响的,不能无声无息地没掉了。”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7-20250818.png

这一刻,乔嘉林不再是那个为技术细节较真的 CTO,而更像一个关心后辈成长的大师兄。这或许是清华大学的一种传承,就像当初他从老师那里接过接力棒一样。

谈到做 IoTDB 的初衷与传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IoTDB 项目创始人王建民教授说:“当然,做这件事情也是受我导师的影响,就是孙家广院士。后来也特别幸运,又有黄向东博士、乔嘉林博士,他们也很愿意做这件事,我想这是一种传承。他们毕业以后,又在做博士后继续做;做完博士后,他们又去创业,再继续做,我想这就是一种接力。”

王建民教授认为,基础软件是影响到各行各业的。为了说明它的重要性,王建民教授打了两个生动的比方:“可以用这样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应用软件,它的质量有问题,特别是它的稳定性、效率有问题,它只影响它这个软件本身。如果是一个系统软件,它的稳定性有问题,它的效率有问题,它影响了很多的上层应用。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打比方,应用软件一天我们大概用 10 次,可能我们对应的系统软件的代码运行,就要乘上 1 万、乘上 100 万。可能每一个应用,用户他只点了 10 次,但它汇聚到数据中心,我们这个软件就要乘十万倍、百万倍的放大。”

因此,王建民教授强调:“所以这些软件就要核心的黄金代码,它提高 1% 的话,其实能够放大到 10 倍、100 倍,甚至百万倍,所以这些代码都必须要精益求精。”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8-20250818.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创始人孙家广教授谈起自己与学生们的关系时,语气中充满慈爱: “从老师带的学生来说,他们叫我师爷。一有点事我就要帮他们解决,我是一年 365 天,一天 24 小时及时响应。”

而说到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孙院士提及:“对他们的期望和希望,就是你们年轻人做学问,你只要明确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你这个指标就有可能实现。”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19-20250818.png

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接。它是孙院士对王老师的嘱托,是王老师对黄向东和乔嘉林的期许,如今又变成了乔嘉林对学弟学妹们的教诲。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行行黄金代码和一代代传承。

乔老师北京卫视节目回顾图20-20250818.png

更多内容推荐:

• 下载开源时序数据库 IoTDB

• 咨询企业版